居家养老政策是缓解人口老龄突出问题、减轻社会养老负担、破解日益尖锐的养老服务难题的重要举措。近年来,石门县结合县情,对居家养老服务进行了大量探索,积极作为,成为居家养老服务省级试点单位。为确保这些资金使用效果,审计机关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运行管理和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审计监督。通过审计调查发现,居家养老服务极大地改善了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提高了老人们的生活质量,深受群众的肯定和赞赏,但在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管理部门缺乏必要的内控功能,服务监督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的提供方式按区域不同而有所区别,城区实施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办法,乡镇由服务对象所在的村居依托基层老年协会或幸福院实施。服务补贴发放由乡镇、街道的民政监管部门对相关服务机构开展的服务抽查验收后,按服务台帐、派工单和服务券拨付补贴到所在乡镇(城区的直接拨付到社会组织),再由乡镇发放给服务机构或服务人员;县民政局老龄办不定期对服务对象进行电话抽查回访。审计调查发现,部分乡镇存在着将已死亡的服务对象继续申报服务补贴的现象,监管机构在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发放过程中,未制定严格的监督机制,导致责任主体不明确,造成资金流失。
二是政府对民办养老服务机构投入不足,社会组织的蓬勃发展后劲乏力。受县级财力限制,政府购买服务的补助标准不高,覆盖面未达理想标准,导致民办养老机构处境维艰,不利于养老服务业多元化机制的形成。由于政府购买服务对象的条件严格,最终符合条件的少之又少,如楚江镇60岁以上老年人约12000人,目前政府购买服务的老人只有50人,仅达到老年人口的0.4%,据悉全省平均水平为3%左右。由于对象分布广,少数老人服务距离在10公里之外,每名老人服务补贴仅为50-100元/月,两个服务人员每月需上门为老人提供三次以上服务,油料费、通讯费、人员工资等除外甚至还需服务中心倒贴;民办机构还需自行承担办公场所及配套设施、出行工具、服务人员保险等资金投入,运行十分艰难。
要破解当前居家养老服务运行存在的难题,需靠政府与社会共同努力,要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加大居家养老服务社会组织与市场力量的培育力度,合理配置服务资源,强化服务监督机制,在实践中进一步研究、调整和完善,促进居家养老服务健康持续发展。(石门局 杜方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