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批示,是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新要求。中央研究落实八项规定时明确提出,国家审计机关要对各地区、各部门的会议活动等经费使用情况进行审查。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能出发,还是从执行中央的相关要求来看,国家审计机关参与治理公款浪费都属义不容辞,具体工作过程中应当扮好三个“角色”。
一是当好“保健员”。治理公款浪费,“保健”预防和查处同样重要,要以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从源头上预防公款浪费行为发生。审计机关要通过强化财政预算监督,促进财政预算更加规范、合理、透明,确保科学安排各地区各部门的经费;要在对经费使用情况实施常规监督的基础上,更加关注与公务支出有关的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得到有效执行,对公款使用方面的存在问题,不能一审了之,而是要严格督查整改,帮助使用单位完善制度,监督执行;要针对审计查处中发现的共性问题,从体制机制方面进行分析,积极向党委政府提出意见建议,及时堵住可能造成公款浪费的漏洞,斩断有些部门和单位向行政相对人和下属单位转嫁公务支出的链条。
二是当好“消防员”。公款浪费如不及时制止,一旦形成风气,危害猛如水火之灾,从媒体的频繁报道不难发现,有些地方或是有些领域公款浪费之风大有蔓延之势,国家审计机关当务之急是要扮演经济领域“消防员”的角色,通过强化监督,迅速参与到控制公款浪费之风蔓延和传染的行动中来;要加强调查研究,巩固治理成果,及时发现公务经费管理中存在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向党委、政府提出建议对策,及时将公款浪费的火苗掐灭,以防形成燎原之势;还要强化对“三公经费”公示数据真实性的审查,加大审计结果对外公示的力度,以形成威慑;同时要向社会澄清事实,化解老百姓因信息不对称、看到个别极端行为而产生的过激情绪,消除隔阂,维护党委、政府形象。
三是当好“联防员”。治理公款浪费,审计部门应当加强与财政、组织、纪检监察、检察等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形成横向的联防工作机制;审计系统要全局一盘棋开展治理公款浪费工作,在按照各自权限监督到位的同时,加强上下级审计机关、兄弟审计机关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审计机关还应当以建设数字化审计平台为契机,实现对公务支出的联网审计和在线监督,做到对公务支出事后监督与事中监督相结合,静态监督与动态监督相结合,现场监督与远程监督相结合,不断提高在信息网络环境下促进公务支出规范管理的能力,更好地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实现“公务资金运用到哪里,审计就跟进到哪里”的目标。(陈永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