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1234”工作 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

2013-02-19 13:30 来源:吉林省桦甸市审计局 作者:宋振彪
阅读次数:
字号:【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中央和省不断加大对地方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民生民利工程的资金扶持力度,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工作越来越突出和重要。政府投资能否合规、高效实用,建设项目能否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效果,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关系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反腐倡廉建设。笔者认为,强化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监督,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围绕“一个中心”确定审计项目,突出项目重点强化监督
  
  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从四个方面选定审计项目,一是财政投入较多的基础性、公益性公共工程和重点建设项目;二是当前经济运行中反映出的急需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三是社会各界、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四是政府交办的其他项目。
  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确定每个项目的审计重点,旨在强化审计监督,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宏观决策服务。重点在工程造价的审减、为财政增加收入和宏观上提出搞好建设项目的建议,促进规范行业管理三方面下功夫。一是审计过程中以建设单位为主,延伸审计施工、监理等与投资活动有关部门和单位,重点查处违反建设程序、虚假招投标、违规转包分包以及建设中偷工减料等违纪违规问题;二是突出项目质量的审计,重点关注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和在质量、安全方面容易出现的问题,优化设计变更和工程签证,聘请工程质量检测等有关部门的专家或专业人员对项目的质量和安全方面进行检测和论证,确保建设项目能够发挥应有的效益和效能,发挥建设资金的最大效益;三是加强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重点检查财政投入的建设资金有无被挤占、挪用和挥霍浪费问题;四是把增加财政收入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作为一项重点审计内容,主要是检查建设单位在处置国有资产时有无违规操作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应当上缴财政的收入是否足额上缴;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等有无偷、漏、欠缴税金问题。
  
  二、尝试“两个结合”,提高审计监督的社会效益
  
  一是尝试将工程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把工程预算执行和决算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有机结合起来,改变过去那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就是单一的工程项目审计的做法,变单项审计为全面审计。通过对比、查找和测算等方式,查看工程资料和财务资料之间的关系,对概(预)算执行、损失浪费、工程造价高估冒算、施工单位转包分包等容易出现问题的方面进行对照核实,基础资料财务与工程共享,相关数据工程与财务对照,深入查处问题,使审计结果能够全面反映项目运行和资金运用的全貌,既提高了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又提高了审计结果的影响力和社会效应。
  二是尝试将工程造价审计与检查部门领导干部履职绩效相结合,评价主要领导在履职和绩效方面的能力。一方面是通过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计评价领导干部的履职绩效情况,另一方面是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把领导干部任期内的投资项目作为审计重点。通过对投资决策、行政审批、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等环节和领域的审计,看领导干部是否存在因决策失误造成盲目投资,浪费财政资金问题;是否存在因违规操作、玩忽职守造成投资项目质量差、效益低下问题;是否存在挤占挪用项目建设资金用于谋取部门和个人利益以及挥霍浪费项目建设资金问题。通过揭示工程管理、项目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领导干部履职绩效情况做出评价,促进依法理财、依法行政,促进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
  
  三、做好“三项审计”,切实发挥好审计职能作用
  
  一是做好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将工程管理、工程决算、项目效益评价作为投资审计的重要内容和切入点,以揭露损失浪费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果为核心,以资源配合是否合理,管理成本是否过大、建设管理是否规范科学,投资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等为主线,评价项目支出的效益,促进优化项目支出的结构,促进法规和制度的完善以及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是做好民生项目审计。坚持把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作为民生项目审计工作的最终目标,加大对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移民等民生项目的审计力度,在保证其管好用好项目资金的前提下,重点审计项目的质量,确保人民生命财产不因项目质量低下而受侵害。使国家的各项惠民政策真正落到实处,促进民生项目真正发挥为民所想、为民所建、为民所用、为民所谋的作用。
  三是做好专项资金项目审计。审计专项资金项目建设的规模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规划要求,项目建设是否严格按批准的概算执行,有无概算外项目,项目的成本核算是否正确,有无虚增成本、多计投资,资产价值是否准确、合理,是否履行了工程质量备案。重点检查交付使用的资产是否真实、完整,是否符合交付条件,交付使用的资产是否齐全,移交手续是否完备合规。重点查处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质量方面的问题,杜绝项目建设中的高估冒算、挤占挪用和损失浪费行为,促进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和专项资金的投资效益。
  
  四、突出“四大建设”,提高业务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
  
  一是突出审计业务能力建设。坚持以审计能力建设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学习力度,改进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果,鼓励审计人员参加省厅、市局等上级部门的培训,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业务能力。坚持教育培训和实战锻炼相结合,努力成为查核问题的能手、综合分析的高手和计算机应用的强手,造就一支过硬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队伍。
  二是突出审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对审计信息化发展形势的认识,查找差距,激发动力;熟练运用工程预、决算软件和AO现场审计实施系统,提升计算机应用的层次和水平。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发展规划、完善硬件设施等措施,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计算机应用水平,逐步展开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进一步加快信息化建设进程。
  三是突出审计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注重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对内部审计的连带作用;加大审计督促整改(问责)力度,争取领导支持和部门配合,努力形成审计整改(问责)工作机制;尝试审计结果公告制度,扩大对外公告的数量和范围,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提高审计机关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四是突出审计廉政建设。坚持突出作风建设、强化以规范审计权力行使为核心的廉政建设,扎实开展思想育廉、制度律廉和监督促廉活动,不断增强廉政意识,增强廉政观念。通过完善约束机制,如审前廉政承诺制、审中廉政提醒制、审后廉政回访制、责任追究制等,接受社会各界和被审计单位的监督,促进审计干部廉洁从审,树立和维护审计机关的良好形象。(宋振彪)

归档时间: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