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农民真正病有所医——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审计调查跟踪采访侧记
题记:全面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是党和政府改善民生的重大举措,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和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为了解新农合政策的执行情况和实施效果,审计署今年组织对9个省进行了审计调查。5月24日至28日,我们会同新华社、《人民日报》等8家媒体的记者对安徽、湖北两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专项基金审计调查情况进行了跟踪采访。
“要是没有新农合,我可能活不到今天”。当我们来到安徽舒城县张母桥镇合心村时,村民汪大勇对我们这样说。这位29岁的年轻人,因为尿毒症的折磨,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面色青黑。2007年的肾移植手术,让他们一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此后每个月5000多元的抗排异治疗费用,更是一项长期的负担。“幸好有新农合,否则当时就没办法去医院做手术,现在每个月的费用还可以报销75%。”汪大勇的姑姑坦言,虽然现在负担还是很重,但是已比报销前减轻了很多。
无儿无女的余华庭老人是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五里村的一个五保户。老人患上食道癌后在县医院做了手术,花费1.65万元。因为参加了新农合,报销了9000多元,申请大病救助又获得救助款3500元,这样一来,手术费就基本解决了。村里的乡亲说,要是没有新农合给报销和救助,老人就只能在家干扛着。其实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农民“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的现象是很普遍的。
我们还了解到,因为有了新农合,不仅患大病农民敢上医院,一些“老毛病”患者也能得以持续治疗。棠大爷是一名慢性血液病患者,在没有参加新农合之前,靠三个子女支持,已经花掉50多万元。2007年参加新农合后累计花费20多万元,报销了10多万元。老人说:“如果没有新农合政策,虽然我儿女孝顺,但这个家恐怕还是要被我拖垮,感谢党的政策,帮我解决了大问题。”
在采访中,我们也感到新农合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但保障水平亟待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条件和服务质量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但乡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还待加强;各级政府虽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但新农合基金的监督和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早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让农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真正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
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审计的根本目标。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和保障民生是审计机关发挥建设性作用的重要途径。由于新农合制度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在此次新农合审计调查中,审计人员没有停留在“翻账本”、查问题上,而是以资金为主线,深入基层,内查外调,关注惠农政策是否真正落到实处,认真做好分析研究,切实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为搞好这项审计调查,广大审计干部在认真学习有关知识、做足内功的同时,克服了生活和家庭的重重困难,走村串户深入调查,确保不出一丝一毫的偏差。武汉特派办社保处只有6个人,一个审计点通常只有两个人。但是新农合审计调查点多面广,审计人员要面对财政、卫生、民政、医保、乡镇等多家机构,研究政策执行情况;要面对涉及千家万户和多家医院管理系统的电子数据,对电子数据进行分析;要面对专业性强的卫生院各种疾病治疗方案,分析判断合理性;要面对大量的参保农户,核实有关情况。因此,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强度非常大,但他们在副特派员吕衡的带领下,白天往返于各部门收集文件资料,奔波在基层医疗机构调查核实,与相关的管理机构、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人员、乡镇医生和病人进行交谈;晚上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延伸重点。他们的敬业与奉献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
上海特派办社保处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才30出头。吕劲松副特派员在安徽参加新农合试审期间,父亲因病从湖南赴上海做手术,他为了不影响工作,仅回上海短暂看望了父亲后,又迅速赶回审计现场。主持工作的副处长张磊在审计现场永远充满活力和锐气,大家说他的工作是实干、苦干加巧干。张磊的孩子才两岁半,他说,正是好玩的时候,非常想孩子,每天只能打电话听听声音;陈宇红是副处级审计员,孩子要上小学,但她在审计现场没有时间回去联系学校,她说对孩子有些内疚;王健兵的MSN上放着他孩子的照片和“我爱BABY!”的签名,我们知道他把对孩子的牵挂埋在心里;1米8的大个子姚宇是个准父亲,爱人的预产期就在6月中旬,但他作为项目主审,始终没有提出要回家照顾。他说:“我现在其实还是挺紧张的,回家的心是急切的,但是这边很多活儿又离不开。”言语中透出乐观与热情。
采访结束的时候,审计人员对我们说,从事社会保障审计工作,更需要一种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因为这些项目都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关系到百姓的幸福安康,审计人员必须将老百姓的冷暖装在心里。(审计署门户网站记者)
农民:治病就医有了基本保障 |
“要是没有新农合,我可能活不到今天”。当我们来到安徽舒城县张母桥镇合心村时,村民汪大勇对我们这样说。这位29岁的年轻人,因为尿毒症的折磨,看上去比实际年龄苍老许多,面色青黑。2007年的肾移植手术,让他们一家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此后每个月5000多元的抗排异治疗费用,更是一项长期的负担。“幸好有新农合,否则当时就没办法去医院做手术,现在每个月的费用还可以报销75%。”汪大勇的姑姑坦言,虽然现在负担还是很重,但是已比报销前减轻了很多。
无儿无女的余华庭老人是安徽省舒城县城关镇五里村的一个五保户。老人患上食道癌后在县医院做了手术,花费1.65万元。因为参加了新农合,报销了9000多元,申请大病救助又获得救助款3500元,这样一来,手术费就基本解决了。村里的乡亲说,要是没有新农合给报销和救助,老人就只能在家干扛着。其实在一些地方的农村,农民“小病忍、大病挨、重病才往医院抬”的现象是很普遍的。
我们还了解到,因为有了新农合,不仅患大病农民敢上医院,一些“老毛病”患者也能得以持续治疗。棠大爷是一名慢性血液病患者,在没有参加新农合之前,靠三个子女支持,已经花掉50多万元。2007年参加新农合后累计花费20多万元,报销了10多万元。老人说:“如果没有新农合政策,虽然我儿女孝顺,但这个家恐怕还是要被我拖垮,感谢党的政策,帮我解决了大问题。”
在采访中,我们也感到新农合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但保障水平亟待提高;农村基层卫生条件和服务质量有了比较明显的改善,但乡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还待加强;各级政府虽然高度重视民生问题,但新农合基金的监督和管理还需进一步完善。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早日建立起覆盖城乡居民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让农民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真正享受到基本医疗保障。
审计:促进惠民政策落实到位 |
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审计的根本目标。关注民生、服务民生和保障民生是审计机关发挥建设性作用的重要途径。由于新农合制度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情况复杂,在此次新农合审计调查中,审计人员没有停留在“翻账本”、查问题上,而是以资金为主线,深入基层,内查外调,关注惠农政策是否真正落到实处,认真做好分析研究,切实发挥审计的“免疫系统”功能。
为搞好这项审计调查,广大审计干部在认真学习有关知识、做足内功的同时,克服了生活和家庭的重重困难,走村串户深入调查,确保不出一丝一毫的偏差。武汉特派办社保处只有6个人,一个审计点通常只有两个人。但是新农合审计调查点多面广,审计人员要面对财政、卫生、民政、医保、乡镇等多家机构,研究政策执行情况;要面对涉及千家万户和多家医院管理系统的电子数据,对电子数据进行分析;要面对专业性强的卫生院各种疾病治疗方案,分析判断合理性;要面对大量的参保农户,核实有关情况。因此,审计人员的工作难度和强度非常大,但他们在副特派员吕衡的带领下,白天往返于各部门收集文件资料,奔波在基层医疗机构调查核实,与相关的管理机构、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人员、乡镇医生和病人进行交谈;晚上对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确定延伸重点。他们的敬业与奉献精神深深感染着我们。
上海特派办社保处是一支年轻的队伍,平均年龄才30出头。吕劲松副特派员在安徽参加新农合试审期间,父亲因病从湖南赴上海做手术,他为了不影响工作,仅回上海短暂看望了父亲后,又迅速赶回审计现场。主持工作的副处长张磊在审计现场永远充满活力和锐气,大家说他的工作是实干、苦干加巧干。张磊的孩子才两岁半,他说,正是好玩的时候,非常想孩子,每天只能打电话听听声音;陈宇红是副处级审计员,孩子要上小学,但她在审计现场没有时间回去联系学校,她说对孩子有些内疚;王健兵的MSN上放着他孩子的照片和“我爱BABY!”的签名,我们知道他把对孩子的牵挂埋在心里;1米8的大个子姚宇是个准父亲,爱人的预产期就在6月中旬,但他作为项目主审,始终没有提出要回家照顾。他说:“我现在其实还是挺紧张的,回家的心是急切的,但是这边很多活儿又离不开。”言语中透出乐观与热情。
采访结束的时候,审计人员对我们说,从事社会保障审计工作,更需要一种情怀和社会责任感,因为这些项目都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关系到百姓的幸福安康,审计人员必须将老百姓的冷暖装在心里。(审计署门户网站记者)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