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如何积极发挥国家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一、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及政府的对策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受其影响,中国也遭遇了经济的大幅下滑,主要表现是出口急剧萎缩,消费萎靡不振,大量公司纷纷倒闭,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又呈抬头之势。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做出了“4万亿元投资”安排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注重短期保增长和长期调结构的通盘考虑,是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振兴产业和加强科技支撑相结合、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结合、加大信贷投放与扩张财政支出相结合、深化改革与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的一揽子计划。一揽子计划的首要内容就是扩大内需、保持增长、促进就业、维护稳定,主要举措之一是扩大公共投资。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及要求
金融危机促使政府扩大公共投资,同时必然要求监管部门强化监管力量,以确保实现政策目标。扩大投资的特点是项目数量多,决策速度快,甚至过快了既有组织体系可控的审核节奏,属于超常规投资项目,因此无论是在审批关口还是执行层面,均增大了政策落实的风险,可能出现为争取资金不顾实际情况盲目上项目、重复建设、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进而导致资金使用效果不佳,政策目标失控。出于部门利益或地方利益等原因,也可能出现部门及地方保护或者共同为争取资金造假等问题。国家审计作为一个独立的监督部门,具有公正客观的性质;审计又具有会算账、懂决策、善分析的专业优势,在加大政府投资政策下,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审计工作必须紧紧跟进,因此,国家审计工作面临着任务剧增,责任更大、要求更高的局面。
(一)要求更精强更全面的业务能力。在任务重,人员少,时间紧的情况下,对业务的精通和熟练程度是完成既定审计目标的关键。审计人员必须充分利用职业判断,坚持重要性原则,迅速甄别重点并加以深入调查和审计,方能不折不扣地完成审计目标。
(二)更加注重时效性。应对金融危机之政策执行效果如何,政策有何漏洞,可操作性如何,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哪些未曾预料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地落实政策的情况如何,需要一个迅速的反馈体系。国家审计要为决策者能及时调整、不偏离政策目标提供实际情况的参考依据,必须快速、敏捷地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
(三)更加突出建设性。只有具备较强的宏观意识,较高的政策水平,前瞻的视角,方能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防患于未然,或将问题消灭在苗头中。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在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中尤为重要。
三、影响审计有效发挥作用的因素
(一)审计能力:
一是人力不足,面对急剧增加的任务量,审计人员的总体数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即便现有审计人员加班加点,有些工作仍显仓促,而长期超负荷工作必定不利于审计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人员的知识结构失衡。国家审计队伍中,财务审计人员较多,熟悉工程及其他行业核心环节的审计人才短缺,而在政策执行效果的审计中,特别是针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投资项目的审计,更需要精通行业规则的专家,否则总有外行审内行之嫌,甚至由于业务水平与被审计单位不在同一个平台,而失去平等话语权。
(二)审计环境
一是部门及地方保护严重,有些部门及地方政府支持程度有限。审计工作离不开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的支持配合流于表面形式的居多,共同商议对付审计的居多,增加了审计工作进展的难度。
二是违法违规手法转向隐蔽。热点问题民生问题是近年来审计的重点,也是政府应对金融危机加大投资力度的方向,随着接受审计次数的增多,许多被审计对象形成了一套对付审计的策略,违法违规的手法更加隐蔽,程序上账面上做得天衣无缝,加大了审计发现问题的难度。
三是审计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熟悉这些新情况需要一个过程,这与审计工作的时效性相冲突,许多项目审计人员刚刚了解一些皮毛工作就已经结束了。摸着石头过河,势必影响效率和效果。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发挥审计职能作用的主要对策
(一)牢固树立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一是要确知并践行“审计不能包打天下”的理念,量力而行,发挥审计的专业优势,依靠审计现有的资源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二是要张弛有度,避免短期行为,着眼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变压力为动力,打造审计专业队伍。三是对审计目标恰当定位,加强基层调研,审慎选择和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使得审计人员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因所面临的工作过于繁重艰难而挫伤审计人员的信心。
(二)进一步增强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不足是影响审计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是在经费上予以充分保证,尤其对于市县级审计机关,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工作的瓶颈;其次,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待遇,达到高薪养廉;第三,制定严格的制度约束,审计人员若丧失独立性,就失去审计的资格。
(三)建立健全应对例外审计事项的机制。为应对金融危机所进行的审计工作,属于非常规审计,临时召集完成一项工作,难免出现不熟悉情况而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应建立应对例外审计事项的机制,从组织上、人员上、技术上给予保证,不打无准备之仗。同时更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审计能力。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并力求培训能够实现学以致用。平时训练有素,面对危机,才能有条不紊地应对。
(四)建立审计专家库,充分利用专家智囊。当前审计工作涉及的领域众多,尤其是政策执行效果的审计,专业性很强,必须有专家智囊团提供业务支撑。在已有的审计项目中,我们聘请的一部分专家对高质量完成审计项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本身就是所处领域的资深专家,只要明确审计任务和思路,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聘请专家的不足之处是专家们容易存在临时性思想,往往不能达到以我为主,请之即来。为此,建立审计系统自己的专家库,适当定期拨付专家顾问费,并辅之相应的精神鼓励,使所选入专家具有归属感及荣誉感,既是对这些专家的认可,也是在遇到专业问题时可以依靠的重要审计力量。
(五)集中各方审计力量,加强资源整合。一是整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资源。在金融危机下,随着许多企业的萧条倒闭,会计师事务所受到很大的冲击,业务量减少、收费降低及风险加大等负面影响已经凸现,但注册会计师具备较精深的业务素质,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审计资源,经过适当培训,加以聘用,既缓解了金融危机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冲击,又能弥补政府审计人员资源不足的状况,达到双赢;二是采取灵活方式整合地方审计资源。地方审计机关多年受限于地方政府,在地方与中央利益不同的情况下,对于地方存在问题所反映的力度较驻地特派办略逊一筹,但地方审计机关具有人力资源丰富且了解基层实际情况的优势,易地而用,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作者:韩兆玲 审计署哈尔滨特派办)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受其影响,中国也遭遇了经济的大幅下滑,主要表现是出口急剧萎缩,消费萎靡不振,大量公司纷纷倒闭,失业率上升,通货膨胀又呈抬头之势。我国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应对这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做出了“4万亿元投资”安排和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注重短期保增长和长期调结构的通盘考虑,是扩大内需和稳定外需相结合、振兴产业和加强科技支撑相结合、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相结合、加大信贷投放与扩张财政支出相结合、深化改革与转变发展方式相结合的一揽子计划。一揽子计划的首要内容就是扩大内需、保持增长、促进就业、维护稳定,主要举措之一是扩大公共投资。
二、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家审计工作面临的形势及要求
金融危机促使政府扩大公共投资,同时必然要求监管部门强化监管力量,以确保实现政策目标。扩大投资的特点是项目数量多,决策速度快,甚至过快了既有组织体系可控的审核节奏,属于超常规投资项目,因此无论是在审批关口还是执行层面,均增大了政策落实的风险,可能出现为争取资金不顾实际情况盲目上项目、重复建设、挤占挪用、损失浪费等问题,进而导致资金使用效果不佳,政策目标失控。出于部门利益或地方利益等原因,也可能出现部门及地方保护或者共同为争取资金造假等问题。国家审计作为一个独立的监督部门,具有公正客观的性质;审计又具有会算账、懂决策、善分析的专业优势,在加大政府投资政策下,对政策执行效果的审计工作必须紧紧跟进,因此,国家审计工作面临着任务剧增,责任更大、要求更高的局面。
(一)要求更精强更全面的业务能力。在任务重,人员少,时间紧的情况下,对业务的精通和熟练程度是完成既定审计目标的关键。审计人员必须充分利用职业判断,坚持重要性原则,迅速甄别重点并加以深入调查和审计,方能不折不扣地完成审计目标。
(二)更加注重时效性。应对金融危机之政策执行效果如何,政策有何漏洞,可操作性如何,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出现哪些未曾预料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地落实政策的情况如何,需要一个迅速的反馈体系。国家审计要为决策者能及时调整、不偏离政策目标提供实际情况的参考依据,必须快速、敏捷地发现问题并及时反馈。
(三)更加突出建设性。只有具备较强的宏观意识,较高的政策水平,前瞻的视角,方能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防患于未然,或将问题消灭在苗头中。审计的建设性作用在政策落实情况的审计中尤为重要。
三、影响审计有效发挥作用的因素
(一)审计能力:
一是人力不足,面对急剧增加的任务量,审计人员的总体数量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即便现有审计人员加班加点,有些工作仍显仓促,而长期超负荷工作必定不利于审计队伍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人员的知识结构失衡。国家审计队伍中,财务审计人员较多,熟悉工程及其他行业核心环节的审计人才短缺,而在政策执行效果的审计中,特别是针对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投资项目的审计,更需要精通行业规则的专家,否则总有外行审内行之嫌,甚至由于业务水平与被审计单位不在同一个平台,而失去平等话语权。
(二)审计环境
一是部门及地方保护严重,有些部门及地方政府支持程度有限。审计工作离不开主管部门或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的支持配合流于表面形式的居多,共同商议对付审计的居多,增加了审计工作进展的难度。
二是违法违规手法转向隐蔽。热点问题民生问题是近年来审计的重点,也是政府应对金融危机加大投资力度的方向,随着接受审计次数的增多,许多被审计对象形成了一套对付审计的策略,违法违规的手法更加隐蔽,程序上账面上做得天衣无缝,加大了审计发现问题的难度。
三是审计遇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熟悉这些新情况需要一个过程,这与审计工作的时效性相冲突,许多项目审计人员刚刚了解一些皮毛工作就已经结束了。摸着石头过河,势必影响效率和效果。
四、金融危机背景下发挥审计职能作用的主要对策
(一)牢固树立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作风。实事求是,一是要确知并践行“审计不能包打天下”的理念,量力而行,发挥审计的专业优势,依靠审计现有的资源集中兵力打歼灭战,二是要张弛有度,避免短期行为,着眼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在金融危机形势下变压力为动力,打造审计专业队伍。三是对审计目标恰当定位,加强基层调研,审慎选择和确定审计的范围、内容和重点。使得审计人员能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能动性和创造性,不因所面临的工作过于繁重艰难而挫伤审计人员的信心。
(二)进一步增强审计的独立性。独立性不足是影响审计发挥作用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是在经费上予以充分保证,尤其对于市县级审计机关,经费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工作的瓶颈;其次,进一步提高审计人员待遇,达到高薪养廉;第三,制定严格的制度约束,审计人员若丧失独立性,就失去审计的资格。
(三)建立健全应对例外审计事项的机制。为应对金融危机所进行的审计工作,属于非常规审计,临时召集完成一项工作,难免出现不熟悉情况而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应建立应对例外审计事项的机制,从组织上、人员上、技术上给予保证,不打无准备之仗。同时更要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审计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审计能力。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并力求培训能够实现学以致用。平时训练有素,面对危机,才能有条不紊地应对。
(四)建立审计专家库,充分利用专家智囊。当前审计工作涉及的领域众多,尤其是政策执行效果的审计,专业性很强,必须有专家智囊团提供业务支撑。在已有的审计项目中,我们聘请的一部分专家对高质量完成审计项目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他们本身就是所处领域的资深专家,只要明确审计任务和思路,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聘请专家的不足之处是专家们容易存在临时性思想,往往不能达到以我为主,请之即来。为此,建立审计系统自己的专家库,适当定期拨付专家顾问费,并辅之相应的精神鼓励,使所选入专家具有归属感及荣誉感,既是对这些专家的认可,也是在遇到专业问题时可以依靠的重要审计力量。
(五)集中各方审计力量,加强资源整合。一是整合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资源。在金融危机下,随着许多企业的萧条倒闭,会计师事务所受到很大的冲击,业务量减少、收费降低及风险加大等负面影响已经凸现,但注册会计师具备较精深的业务素质,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审计资源,经过适当培训,加以聘用,既缓解了金融危机对会计师事务所行业的冲击,又能弥补政府审计人员资源不足的状况,达到双赢;二是采取灵活方式整合地方审计资源。地方审计机关多年受限于地方政府,在地方与中央利益不同的情况下,对于地方存在问题所反映的力度较驻地特派办略逊一筹,但地方审计机关具有人力资源丰富且了解基层实际情况的优势,易地而用,可以充分发挥其作用。(作者:韩兆玲 审计署哈尔滨特派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账号+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