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财务自主激发津市教育新活力
去年底,湖南省津市市审计局在市教育局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针对发现的中心校“重于行政节制、疏于教育指导”的管理倾向,农村学校在经费支出与办学管理责权上存在空间分离的问题,提出了建构以农村学校需求为核心的动态经费拨付机制,给予农村学校更多的经费管理和决算空间的建议。
该市积极采纳了审计建议,今年初,试点改革了农村学校公用经费管理模式,由过往的规模与规定取向转为需求与动态取向,实行“上下互动”的双向调适经费支付方式。一是“简政”,实行公用经费与其他项目经费分类管理,即生均公用经费直拨到校自主管理,其他项目经费由中心校统筹配置,同时简化经费管理程序和报销环节,搭建网络平台,削减经费管理和时间成本。二是“放权”,扩大农村学校的公用经费管理权,包括经费的预算、使用和核算权等,同时给予其部分经费开支的支配权,根据办学实际需要,可在规定的经费支出项目范围外自主开支部分经费,提升农村学校参与感、决策感。三是“监督”,推行主体分工、职能互补的管理体系,建立农村学校事权与财权一致、中心校行使监察督导权、教育局总领协同统筹的经费保障机制,通过明晰责权关系,充分确保经费管理和使用的精细化、精准化。
校长权力有监督,学校治理民主化,事权财权责权实现对等,让该市农村教育释放出无限“活力”。“我是手里有钱的当家人”成为校长、教师的共识,审计回访调查,听到了更多的是“我能干什么”“我想干什么”“我什么时候可以做什么”的反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