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数据审计”新人的“四诀”感悟
今年3月,我由乡镇财政所调入县审计局电子数据股工作,随着地理位置、工作环境的转变,还有我从“做账人”到“查账人”工作心态的转变。面对挑战与收获交织的历程,我深刻感受到审计工作的责任与使命、初心与担当。
以“数”为杖,探索初涉领域的业务路径。由于自身所学财务管理专业,对于计算机相关知识并非精通。初到电子数据股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处理数据,如SQL Server和Oracle数据库软件的使用,这在之前的工作中从未接触过,导致在工作中时常卡壳,尤其是涉及到命令语言的使用,对于英语基础较弱的我十分“不友好”。幸好股长是个业务能手,给了我很多耐心帮助,很多数据处理难题在她的指导下很快就能迎刃而解。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次加班,项目组的同事紧急需要一份数据,股长对我说“数据股的工作讲究时效,数据分析要跑在审计项目前面”这让我深刻理解了审计工作的紧迫性和责任感,于是在她的指导下连夜完成了首次对数据的处理任务,这也是第一次直观感受到作为审计人“今日事,今日毕”的职业态度。
以“学”为梯,保持终身成长的攀登姿态。学习是审计人的终身课题,审计业务涉猎广泛,唯有不断学习,不断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和行业知识,才能精准定位问题。比如为了了解专项资金的性质和相关管理与使用政策,就先后多次走访财政局、农业农村局、水利局等多个部门的多个股室。慢慢地,我认识到只有构建了对于政策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在繁杂的数据中挖掘疑点,找出破绽。审计人求知好学,对业务的精深追求体现在人人考证执证,甚至一人多证的也大有人在。作为一名审计新人,我被优秀的同事们“卷”得赧颜汗下,这也让我深刻体会到:新时代的审计人,既要持续更新知识体系,又要打磨精尖的专业能力。
以“智”为桥,搭建穿透本质的沟通思维。因为自己有过乡镇工作经历,平日与群众打交道比较多,对沟通与协调上还算有把握。没想到,来审计局工作后,对于座谈取证等业务不知怎么下手。比如近日去某乡镇的乡村振兴资金和自然灾害救助资金调查中就发现,在座谈取证时,股长的思路并不是就疑点本身展开,而是找出事件的关联点,迂回辗转,在前后事件的比对中,还原出藏在深处的事实真相。当时我的感受就是谈着谈着怎么就得出结果了,事后回想,数据审计就是要在纷繁复杂的乱相中,去伪存真,一步步接近事件真相,树立一种穿透思维。
以“治”为纲,担当护航高质量发展的时代使命。站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历史坐标下审视,大数据审计不仅是技术革新,更是治理能力的战略跃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科技强审”的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宏伟蓝图,为新时代审计标注了方位。从乡村振兴资金流向追踪到民生保障数据关联图的构建,我们每一次的数据分析都是对国家政策落实的精准护航,每一份审计报告都是对治理效能的科学评估。这种“数据治效”的实践,正在演进着国家审计从经济监督跃升为国家治理基石,这个过程中基层审计人也进一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职业追求——让每一笔惠民资金都晒在阳光下,让每一项改革红利都精准滴灌至民心。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作为新入职大数据审计工作者,从研究每一个微小的数字做起,从每一次日常小事做起,积小流以汇江海,在“科技强审”的浪潮中坚守初心,以积极的心态拥抱技术变革,以“为民服务”的情怀守护数据安全。在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